top of page

建立合約模板制度,要注意哪些眉角?

  • 作家相片: 謝依婷 Ada Hsieh
    謝依婷 Ada Hsieh
  • 7天前
  • 讀畢需時 2 分鐘
建立合約模板制度,要注意哪些眉角?  ​  許多公司在管理合約時,都會想建立一套「範本制度」,  希望能加快作業速度、降低錯誤風險、提升一致性。  ​  但實務上,常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——  合約範本做出來了,卻沒人願意用;  或是每個人都「自訂修改」,結果版本越來越亂;  甚至到了某一天,連自己公司的人都不確定:哪一版才是最新的?  ​  這時候就會發現:  建立合約模板不是把一份合約寫好就結束了,反而只是開始。  ​

📌 建立合約模板制度,要注意哪些眉角?

許多公司在管理合約時,都會想建立一套「範本制度」,

希望能加快作業速度、降低錯誤風險、提升一致性。

但實務上,常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——

合約範本做出來了,卻沒人願意用;

或是每個人都「自訂修改」,結果版本越來越亂;

甚至到了某一天,連自己公司的人都不確定:哪一版才是最新的?

這時候就會發現:

建立合約模板不是把一份合約寫好就結束了,反而只是開始。

🔍 那麼,建立合約模板制度,到底該注意什麼?

不要只問「法務覺得怎樣」,要問「使用者需要什麼」

有些模板是「從法律觀點完美」的版本,但對業務或採購來說,用起來非常卡。

條款太難懂、選項太少、沒有彈性,都會讓第一線人員直接選擇「不想用」。

版本管理要有制度,而不是「問誰有最新版本」

很多公司都有範本,但每次使用時,大家都去翻舊信件、問前同事、挖舊檔案……

結果就是:同一家公司裡,同一份合約類型,出現三種不同版本。

建立模板制度,必須配套一個清楚的管理方式——

誰負責更新?版本怎麼控管?過期的怎麼淘汰?

要讓大家知道「什麼可以改、什麼不能碰」

不是給一個 Word 檔就算交接。

要清楚標示哪些條款是固定不能動的(例如授權條件、付款條件),

哪些可以依情況調整(例如聯絡窗口、附件格式)。

當大家對「可改範圍」有共識時,

才不會發生「你改這個我以為可以,結果踩雷了」的情況。

💡 合約模板,其實是一種溝通的起點

它是公司內部對外合作時的「基本語言」。

語言不清楚,就會各說各話;

語言不統一,就容易誤解、出錯、甚至產生爭議。

所以與其說是寫一份範本,不如說是在建立一種制度——

讓公司裡的每個角色,能有同樣的起點、清楚的框架、合理的彈性。

🛠 想建立合約模板制度時,不妨先問自己這三件事:

・這份模板,**是誰要用的?**他用起來順手嗎?

・這份模板,**誰來管理?**出了新版本,有人知道嗎?

・這份模板,**怎麼確保被好好使用?**可改不可改,有定義嗎?

📩 如果你正在思考怎麼建立(或重整)公司的合約模板制度,

讓合約流程更順、更穩、更有邏輯,

歡迎找我聊聊,我會用務實的方式,陪你一起搭建好這套基礎。

艾達諾昊,像夥伴一樣支持你。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