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合約寫得太緊或太鬆都不好,最關鍵是——剛剛好

  • 作家相片: 謝依婷 Ada Hsieh
    謝依婷 Ada Hsieh
  • 3月26日
  • 讀畢需時 3 分鐘

《合約寫得太緊或太鬆都不好,最關鍵是——剛剛好。》


這幾年,我經常被問到一個問題:「合約到底要寫得多細,才不會出事?」  有些人會說,當然是越詳細越好啊,條款越多越能保護自己;也有人覺得,合約就形式一下就好,反正合作靠的是人不是字。  但我的觀察是——合約寫得太緊或太鬆,都會出問題。真正好的合約,是剛剛好。

這幾年,我經常被問到一個問題:「合約到底要寫得多細,才不會出事?」

有些人會說,當然是越詳細越好啊,條款越多越能保護自己;也有人覺得,合約就形式一下就好,反正合作靠的是人不是字。

但我的觀察是——合約寫得太緊或太鬆,都會出問題。真正好的合約,是剛剛好

寫得太緊,條款像是框架,每一步都寫死、每一條都要求;初衷也許是為了安全,結果卻讓合作變得充滿壓力,一旦現場情況有任何變動,就容易因為「寫過頭」而卡死。

寫得太鬆,看似輕鬆信任,實則模糊不清。責任歸屬、時間安排、調整機制都沒談好,等真的遇到問題,反而沒有任何可以依循的標準。

我常說,合約不是誰輸誰贏的工具,而是彼此對合作關係的「對齊與共識」。

但這份共識,不能靠條文堆疊出來,它來自於雙方是否有真的談清楚:

▸ 我們合作的目的是什麼?▸ 哪些事情是必須做到的?哪些是希望但非必要?▸ 我們願意一起面對的風險是什麼?▸ 一旦發生變化,有沒有討論的空間?

如果這些都還沒談清楚,合約寫再多,其實都只是在避風頭,沒有真的解決問題。

我也遇過許多創業者、接案者、或是品牌主,在合作前就把合約寫得像是防守計畫,條文密密麻麻,一條接一條,結果讓原本想好好合作的人,反而退了一步。

他們不是怕合作,是感受到「你不相信我」。這就是寫得太緊的副作用——保護變成距離。

但如果什麼都不寫清楚,只靠「講好了」就上路,那也常會因為認知差異、臨時變動,導致雙方對責任與標準的理解天差地遠,合作關係也會因此受損。

剛剛好的合約,不是看起來剛好,而是來自雙方先「想清楚了彼此的需求、角色與邊界」。

寫得剛剛好,是:

✔️ 條款夠明確,但不過度限制

✔️ 預留彈性,但有清楚邊界

✔️ 保留空間對話,也保有行動的依據

✔️ 看得出思考邏輯,而不是「哪裡都要防」

這樣的合約,才能真正幫助合作穩定、安心、不耗損。

如果你也曾經歷過:

  • 花很多時間寫合約,卻還是感覺不安

  • 合作過程中出現模糊地帶,但找不到依據處理

  • 對方說話前後不一,條款又幫不上忙

那也許不是你條款寫得不夠多,而是——你還沒找到「剛剛好的合約感」。

我在協助客戶做顧問的過程中,最常做的事,不是幫他們修條文、也不是提供範本,而是陪他們一步一步想清楚:

  • 你要什麼?你怕什麼?

  • 你希望的合作關係是什麼樣子?

  • 你想要的是保護,還是信任裡的清晰?

因為,當你想清楚了,合約就自然會成形。

一份剛剛好的合約,不是寫給律師或對方看的,而是寫給未來的你自己看的。

當合作順利,它讓你安心;當合作出現分歧,它是你最清楚的依據。不壓人、不含糊、不強硬,只是剛剛好地,保護你真正在意的東西。

|艾達諾昊|合約與營運整合顧問我在這裡,用理解與清晰,像夥伴一樣支持你。

Comments


Commenting on this post isn't available anymore. Contact the site owner for more info.

​艾達諾昊文創智財工作室|統編:75926968

Email:adaipknowhow@gmail.com

回覆時間:週一至週五 10:00–18:00

所在地:台灣|線上服務不限地區

​合作邀約 & 課程諮詢歡迎來信或加 LINE 洽詢

像夥伴一樣支持你,讓合約與智財成為你經營的助力。

© 2020–2025 艾達諾昊文創智財工作室 Ada IP KnowHow Studio. All rights reserved.

bottom of page
加入好友